生命智慧

生命智慧

2019.03.03

大乘正宗分第三:所有一切眾生之類

何謂「所有一切眾生之類」的「眾生」?為什麼眾生生命際遇大大不同?

大乘正宗分第三:所有一切眾生之類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本文解釋: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

 

解釋如下:

 

所有一切的有情、無情眾生。何謂「所有一切眾生之類」的「眾生」?我們先研究「眾生」這個名詞。

 

佛教經常提到「眾生」,一些人看到「眾生」,就只聯想到人類,然而依佛教教理,「眾生」這個名詞其實並不只限於人類,要瞭解「眾生」一詞,要從「眾生」定義下手。

 

依佛教教義,所謂「眾生」,即「眾緣和合而生」:

 

1. 「眾」就是「眾多」。

2. 「緣」就是「因緣」或邏輯學中的「因」。

3. 然而怎麼會有「因」呢?因為眾生有個「心念」,有「心念」就會起心動念,而一動念就會有了行動。這個促成行動的念頭就促成了一個「因」。

4. 依佛教教理,有了「因」就會行動,有行動就會自然產生一個「果」。

5. 而這個「果」產生後並未結束,它會在「因果業報律」的掌控下,產生一個「報應」,這個「報應」稱為「果報」或「業報」。

6. 佛家稱這整個過程為「因果業報」。

7.「和合而生」指的是「結合而創生」。

 

整句「眾緣和合而生」意指:「眾生基於在因果業報律下,由於眾多因緣交錯結合而創生 」。眾生存有「心念」,存有「心念」就會「有情」,所以眾生又被稱為「有情眾生」。六道中有情感的生命都稱之「有情眾生」。

 

眾生基於在因果業報律下,由於眾多因緣交錯結合而創生 

 

為什麼眾生生命際遇大大不同?

 

此處有一個值得討論的議題:為什麼「眾生生命際遇」大大不同?。例如說,為什麼有些眾生生活貧苦憂患?而有些眾生卻生活富足安樂呢?

 

阿難曾請示佛陀這個問題,佛就告訴阿難的答案如下:

 

大千世界存在著因果業報定律,而眾生因為有情,而會「起心動念」,在「起心動念」之下,會促成行動。在因果業報定律的掌控下,「善行」會導致「善果」,而「善果」導致「善業報」;「惡行」會導致「惡果」,而「惡果」導致「惡業報」。

 

一個人本世所種的善行或惡行,不一定在本世承受善業報或惡業報,這些善業報或惡業報經常要等到來世才能顯現。

 

「好人會受苦」或「壞人享福」

 

有人會說「老天無眼」,竟然社會中會出現「好人會受苦」或「壞人享福」。但佛教的「三世因果說」可解讀為何社會中「好人會受苦」或「壞人享福」。「好人會受苦」是該人本世雖行善,但前世所種惡因在本世成熟了,故要受苦業報。它也可解釋為何社會中「壞人享福」。「壞人享福」是該人本世雖行惡,但前世所種善因在本世成熟了,故要受善業報。至於他現在所做的惡因,也要經過一段時期,甚至來世,才能承受惡業報。

 

「前世因緣今世報」

 

佛陀舉一些例子對阿難說明「前世因緣今世報」。例如說:

 

1. 前世忍辱,今生相貌端正。

2. 前生愛發脾氣,今生長相醜陋。

3. 前世貪心又吝嗇,今生貧窮。

4. 前生禮敬三寶,今生高官顯要。

5. 前世驕傲輕視他人,今生出身下賤。

6. 前世不聽正法,今生耳聾。

7. 前世愛啃骨肉,今生缺齒。

8. 前世燃不好香供佛,今生鼻塞。

9. 前世愛釣魚,今生兔唇。

10.前世慈心不殺生,今生長壽。

11.前世好殺生,今生短命。

12.前世好布施,今生大富。

13.前世為豬,今生不愛乾淨。

14.前世愛惡口罵人,今生常口臭。

 

「本世惡緣來世報」

 

佛告訴阿難一些例子說明「本世惡緣來世報」。例如說:

 

1. 今生搶劫剝人衣服,死後墮入寒冰地獄,罪畢轉生為蠶。

2. 今生不喜歡點燈照亮佛經、佛像,死後墮入黑暗地獄。

3. 今生喜好打獵殺生,死後墮入鐵鋸地獄。

4. 今生殺豬雞,死後墮入鑊湯地獄。

5. 今生常喝醉酒,死後墮入飲銅地獄。

6. 今生食豬狗腸肉,死後墮入糞尿地獄。

7. 今生好挑撥是非,死後墮入鐵犁地獄。

8. 今生惡口罵人,死後墮入拔舌地獄。

9. 今生愛說謊話,死後墮入鐵針地獄。

10.今生作地理風水師、喪葬業、算命師,欺騙財物,死墮鐵銅地獄。

11.今生作醫生,病治不好又騙財物,死墮針炙地獄,全身被火燒。

 

「本世善緣來世報」

 

但佛也告訴阿難:「眾生本世善因會引致來世善果」,例如說:

 

1. 今生造搭建寺,來生必作國王。

2. 今生喜歡布施、收養生物,來生必大富。

3. 今生供養父母或布施病人,來生得無盡福報。

4. 今生供養比丘,來生得萬倍福報。

5. 今天供養菩薩諸佛,來世福報無盡。

6. 今生持戒,來生身相端正。

 

「蝴蝶效應」

 

佛教的「三世因果說」其實頗能獲得科學的支持。科學存在的「蝴蝶效應」理論頗能呼應佛教的「三世因果說」。「蝴蝶效應」指出:「在一個動態系統中,一個在起始時的微小變化,可能引動連鎖反應,令動整個系統在未來出見巨大變動。

 

「蝴蝶效應」名詞如何來的呢?在1961年,美國氣象學家勞倫茲(Edward Lorenz)利用電腦中的「氣象預測程式」預測未來的天氣。他會在程式中打入當時初始的氣象資料,再由程式運作下預測未來天氣。

 

某天他把氣象資料打入電腦時,一時不慎,無意間省略了氣象數據小數點後第六位的零頭數據。他下樓喝咖啡,一小時回來後,發現電腦出現的天氣預測,與上一次輸入相同氣象數據但沒有省略了小數點的預測,有了明顯差距偏離。

 

基於這個偏離,勞倫茲提出了一個「蝴蝶效應」理論,他認為:「一件在初始看來非常微小且不起眼的變動或事件,在未來可能會導致巨大偏離的結果或變動。」例如說,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不過小小的振動幾下翅膀,則可能兩週後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捲風。

 

佛家為什麼會強調要執守「身、口、意三業」?就是怕「身、口、意惡行」所種的惡因,會在「蝴蝶效應」下,造成巨大的惡果。不妨查查看一些生命惡行創造的地獄道處罰還不算嚴重嗎?

 

一件在初始看來非常微小且不起眼的變動或事件,在未來可能會導致巨大偏離的結果或變動,即是「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