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智慧

生命智慧

2018.04.03

佛教初始分裂的「結集」

瞭解佛陀涅槃後,佛教制定儀軌的過程,與如何從「七葉窟集結」演變至佛教大分裂。

佛教初始分裂的「結集」

 

當佛陀涅盤後,祂的眾弟子以釋迦牟尼佛生前的教法為依歸,創立佛教。當時釋迦牟尼傳予弟子教法時未立文字,故佛陀入滅之後,初期僧眾以口頭傳誦方式傳承佛陀教法。

 

佛教創始後,由於追隨的徒眾越變越多,形成一個龐大的團體。佛陀眾弟子為方便傳承佛陀教法與導正佛教教風,決定集結,並在集結中編寫經典與制定儀軌。眾比丘在集結時,由與會比丘分別誦出記憶中佛陀在世傳授的教法,經共同審定後,然後編成佛教經典。同時並建制佛教儀軌與戒律。

 

依南傳佛教《島史》記載,釋迦牟尼佛涅盤後,佛教眾弟子在佛陀十大弟子(註1)「大迦葉尊者」(註2)領導下,於靈鷲山下王舍城的七葉窟進行集結,共有五百名弟子參加。這個最早的僧侶集結稱為「七葉窟集結」。

 

大迦葉尊者摩訶迦葉

 

「七葉窟集結」當時,五百名眾弟子共同推舉「阿難尊者」負責結集「經」,並由阿難誦出「經藏」,「經藏」即後世傳承的五部《阿含經》。當時並推舉「優婆離尊者」結集「律」,由優婆離誦出「律藏」。參與僧侶在這結集中完成了佛教的「基本經典」與「僧團戒律」。

 

然而在大迦葉尊者發動第一次結集的同時,另有一些未參加七葉窟集結的東方僧侶對集結有爭議。他們認定當時七葉窟結集僧侶所執持的戒律違背了戒律規定的十件事情。他們二個僧侶團體間產生了辯爭與衝突。這個衝突稱為「十事非法」或「十事不合律制」。

 

什麼是「十事」呢?依《巴利律藏》中記載的十事如下:

  1. 角鹽淨:可以蓄鹽於角器中隨時食用。
  2. 二指淨:如未吃飽,可以於規定時間後經二指量(日影)之時間內繼續進食。
  3. 他聚落淨:即在一食之後仍可至另一聚落復食。
  4. 住處淨:同一教區內之各群比丘可以在各居處舉行布薩。
  5. 贊同淨:於眾議表決之時可先別眾進行羯磨,再徵得全體比丘眾之同意。
  6. 所習淨:可以隨順和尚阿闍黎之常習。
  7. 生和合(不攢搖)淨:可飲食未經攪拌去脂之牛乳。
  8. 飲闍樓淨:可飲用未發酵或半發酵之椰子汁(即闍樓)。
  9. 無緣座具淨:縫製坐具可以不貼邊,大小隨意。
  10. 金銀淨:可接受貨幣與金銀等財物供養。

 

在戒律十事中,東方僧侶最不滿與爭議的,是第十項「金銀淨」,七葉窟比丘違反該戒律向民眾乞討金錢。爭執中,上座耶舍比丘被當地比丘趕出城,導致耶舍比丘回東方,動員七百僧在七葉窟外展開第二次集結,另制佛法與戒律,這個第二次集結稱為「窟外集結」或「七百集結」。

 

認真來說,十事中「求乞金銀」一事其實說大不大,但竟然形成導致佛教根本分裂的導火線。根本分裂後,西部僧團成立上座部,東部僧團成立大眾部。

 

「求乞金銀」一事其實說大不大,但竟然形成導致佛教根本分裂的導火線

註1:十大弟子
1. 北傳佛教中所謂的十大弟子,指的是佛陀在世時十個主要弟子,它包括:
2. 大迦葉:頭陀第一。
3. 目犍連:神通第一。也稱「目連」。
4. 富樓那:說法第一。全稱「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5. 須菩提:解空第一。
6. 舍利弗:智慧第一。也有人翻譯成「鶖鷺子」、「舍利子」。
7. 羅睺羅:密行第一。原是佛陀的獨子。
8. 阿難陀:多聞第一。原是佛陀的堂弟,佛經中直接稱為「阿難」。
9. 優婆離:持戒第一。
10. 阿那律:天眼第一。也稱「阿尼律陀」。
11. 迦旃延:議論第一。也稱「摩訶迦旃延」、「大迦旃延」。
 
註2:大迦葉尊者摩訶迦葉
大迦葉尊者摩訶迦葉(Mahakassapa),又被稱為大迦葉,為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在釋迦牟尼入滅後,大迦葉成為僧團領袖,在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結集。禪宗尊他為第一代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