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智慧

生命智慧

2019.11.14

無得無說分第七:什麼是有為法呢?

佛陀考量眾生資質機器的高低不同,得用不同的方便法一步一步地來教導

無得無說分第七:什麼是有為法呢?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提問:什麼是賢聖呢?

 

依《仁王經》記載,菩薩道修行修到「十住、十行、十迴向」之三種位階時,稱為三賢;而菩薩道修行修到初地至第十地之菩薩,稱為十聖。請理解,佛教「三賢十聖」果位並非聖界官位,而是對擁有不同深淺的「能量意識」的客觀評鑑。

 

提問:賢聖存有「三賢十聖」果位心念嗎?

 

對眾生來講,眾生在菩薩道修行「三賢十聖」,心念中存有修行果位的認知心、企圖心或差別心的心念,不也算是執著於「果位相」嗎?但是對於已擁有果位的「三賢十聖」來講,心念既已空明,那有「果位」存在呢?

 

提問:賢聖的「無為法」是什麼呢?

 

這問話中佛陀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其中提出「無為法」。佛教教法依目的可分為兩種教法,一種是「有為法」,一種是「無為法」。

 

先談到底「有為法」是什麼?

 

何謂「為」?「為」是「造作」之義,「有為」意指「有目的」。而依佛教教義,「有為法」則意指:「基於呼應因緣,而和合創生的造作法,其目的是協助眾生脫離煩惱、痛苦與無明,故其法體是有所求」。

 

再細一點的解釋是:

 

「眾生存在著煩惱、痛苦與無明,而佛陀感應並呼應眾生對脫離煩惱、痛苦與無明的需求,藉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創生萬法,而利用這些萬法去幫助眾生脫離煩惱、痛苦與無明。」

 

由於這種教法存在著造作與目的,是有所求,所以可以說是人間入世的有為法。佛教界定入世的有為法約計有九十四種。

 

例如說,佛陀告誡初步修佛的佛教徒要執守戒律,而執守戒律的背後隱藏的目的,就是修福德與身、口、意三業。所以戒律就是個「有為法」。

 

 佛陀告誡初步修佛的佛教徒要執守戒律,是個「有為法」

 

「有為法」定義為「因緣造作和合而生之法」,它意指佛陀針對呼應眾生的不同資質、善根、智慧、能力與修行程度,因材施教而設計的不同方法,所以它並非固定一成不變的方法。這些有為教法之間,甚至可能是矛盾的。

 

真正修行的正途是不拘於「法」,佛的三藏十二部,《金剛經》這樣講法,《圓覺經》那樣講法,《法華經》又是一套說法,《楞嚴經》又是它的一套。如果某個法可以成就某個人修行,就去用那個法。

 

舉例來說明。

 

1. 教導作惡的人有地獄

 

佛陀如果要度作惡的人,該怎麼去開悟他?能叫他棄惡向善嗎?不管佛陀講什麼,他都放不下惡,叫他靜坐修禪更是妄想。

 

佛陀必須先恐嚇他,告訴他有六道輪迴,有個很恐怖的地獄,他怕了,才會在恐懼中去修佛。你猜猜看佛教徒中有多少的人是因為怕去地獄,忙著修善拜佛呢?

 

值得討論的是:「真的有一個地獄嗎?」佛經講過一句話:「一切唯心造」,這句話暗指地獄只在在妄想心念中。換句話說,如果你心念中相信有一個地獄,地獄它就存在。但如果你心念臆想不在,那地獄還在嗎?

 

想像一下,無念的佛陀心念中有地獄嗎?祂心念空明,了無一物。既然心中什麼都沒有,無色、無相、無法、無有、無無有,那又怎麼會有地獄呢?

 

所以,面對作惡的人告訴他有地獄,就是一個方便法。

 

2. 教導自私者布施可積福德

 

佛陀如何教導自私的人布施呢?自私的人既然如此喜歡利已,要求眾生崇善布施簡直是緣木求魚,不是嗎?該怎麼辦?這時可考慮用紅蘿蔔,告訴眾生修善布施有無限功德,往生後會去西方極樂世界;而反過來,不為善可能下地獄。

 

所以,對自私的人談布施積無限功德也是一個方便法。

 

佛陀用紅蘿蔔方法,告訴自私者修善布施有無限功德,往生後會去西方極樂世界

 

3. 教導布施者無相布施可積無量福德

 

佛陀如何教導行善布施的眾生要不著相布施呢?衪告訴布施者有相布施功德不多,是沒什麼功德的,再告誡眾生唯有放下妄念,而讓心靈在清淨空明中無相布施,才可累積無量福德。

 

4. 教導深修菩薩道禪修者無法、無法法

 

但對於已深入修菩薩道的禪修者,佛陀又會說根本就沒有這些法,一切法皆虛相,而本體本空,要懂得放下那些法。

 

不要用「固定的SOP」幫助學生

 

所以,沒有所謂好的法門或者壞的法門,端看什麼樣的「法」可以去幫助什麼樣的人。

 

後世佛教裡有顯教、密宗及其他各宗各派的教法,執著任何一種認為是真正好的教法,都是不對的。

 

所以佛陀說:「無有定法,如來可說。」《法華經》上也說:「一切世間法,皆是佛法。」《法華經》上又講「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這句話說明:並不一定要脫離人世間,脫離家庭,跑到深山冷廟裡專修才是修證佛法。

 

所以面對教法,修行的眾生不要執著於法,而教導的老師也不要執著用「固定的教法」教導學生,他要細細敏感的體會要被幫助學生的根器與需要的方法。

 

對這一點,佛陀對他的弟子在他的教學中展現過。佛陀對某些弟子說「這樣」,但會對另外一些弟子說「那樣」,而佛的「這樣」與「那樣」經常是矛盾的。因為佛陀清楚的知道「法非法」,一切法不過就是幫助修行的工具,只是暫時性的。就因為如此,當修成了,就要放下。這一點,老師要清楚地告訴學生,而老師也要自己告訴自己。

 

「放下妄念,讓心靈清淨空明」才是佛陀真正想教導的。但考量眾生資質機器的高低不同,得用不同的方便法一步一步地來教導。這些相互矛盾的方法其實不一定都是真相,只是暫時方便法而已。

 

佛陀考量眾生資質機器的高低不同,得用不同的方便法一步一步地來教導。這些相互矛盾的方法其實不一定都是真相,只是暫時方便法而已